日期:2025-07-31 08:24:59
盛夏,西秀区新安街道马军屯村,蝉鸣阵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月圆正俯身于蜡布前。她手持精巧蜡刀,蘸取熔蜡,在蜡布上挥洒自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翩翩起舞的蝴蝶、灵动游弋的小鱼……一幅幅如梦似幻的画跃然布上。这位与蜡染相伴60余载的传承人,用一生诠释着对非遗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王月圆代表作品《二十四道拐》
王月圆生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小关口村,祖母与母亲皆是蜡染能手,自幼浸润在蜡染艺术中。“小时候,我总悄悄观察大人们做蜡染,然后偷偷跟着学。” 她回忆道,“一开始没有蜡刀和蜡布,就用树叶当布、树枝作笔,一笔一划地模仿练习。”
在安顺苗族的传统中,每年正月初四是“跳花山”的日子。“这一天,姑娘们都会穿上亲手制作的蜡染盛装前往跳花场,技艺越精湛的女孩越受青睐。那时我就明白了,蜡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王月圆说,她7岁就开始学习蜡染,从点蜡到上色,从封色到浸染,再到脱蜡漂洗,60年来,她始终谨记: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展开剩余67%王月圆手持蜡刀认真画蜡(资料图)
改革开放初期,安顺国营蜡染总厂成立,技艺出众的王月圆被选聘为专职画蜡师。一次,有顾客希望定制以“龙”为主题元素的彩色蜡染画作。但传统蜡染以蓝白为主色调,彩色染料与蜡难以相融,作画难度极大。面对挑战,王月圆试验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蜡与彩染料相融的方法,首创彩色蜡版画技艺。这一创举,将蜡染技艺带入了全新的艺术领域。
如今,王月圆的蜡染作品题材广博,笔调柔和细腻,冰纹自然独特,独具一格,广受业内赞誉。
“不能让蜡染技艺后继无人。”这是王月圆最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她带着蜡刀,走进了多所学校,为学生们免费传授蜡染技艺;远赴北京为残疾人授课;参与安顺市蜡染协会“锦绣计划”,为苗族妇女传授蜡染技艺;深入社区助力居家就业项目……截至目前,王月圆已累计免费培训农村苗族妇女超3000人次,向中小学生传授蜡染文化与技艺超万人。
王月圆介绍蜡板画
在王月圆的蜡染文化传承基地,她正耐心的接待每一位对蜡染感兴趣的游客,详细讲述着蜡染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技艺。
王月圆向记者介绍道:“过去游客来参观,大多只是看看展品、拍拍照。但现在,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成了最受欢迎的项目。”从构思图案到动手画蜡、染色、脱蜡,游客能深度参与每一个环节,最终收获独一无二的作品。“我建立传承基地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蜡染、爱上这门传统技艺。”王月圆说。
王月圆展示近期蜡染作品
“如今,安顺正全力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王月圆充满信心地说,“安顺作为‘蜡染之乡’,我们的传统技艺在旅游商品开发、民宿装饰、文化体验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我将继续深耕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 为蜡染开辟更广阔的展示窗口,让蜡染真正成为彰显安顺文化魅力的金字招牌。”
发布于:北京市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